你的位置:时时彩龙虎合有规律 > 新闻动态 > 神秘的楼兰古国虽然消亡了,但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新闻动态
神秘的楼兰古国虽然消亡了,但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5-04-15 05:12    点击次数:99

关于楼兰古国,历来就有无数的传闻,尤其是王昌龄在《从军行》中的那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更加让人记忆犹新。

接下来,文史不假与您一起浅谈楼兰,揭示楼兰古国的形成、发展和灭亡经过,以及从楼兰古国灭亡需要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自然环境

据现代考古和地理研究发现,古楼兰的遗址位于新疆自治区罗布泊的西部。

从旧石器时代起,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和地形的演变,整个亚洲的中部和东部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和戈壁化趋势。

受此影响,古罗布泊也开始由南和向北逐渐推移,湖水出现了急剧的下降,甚至到了见底和枯竭的程度。

于是,原先巨大的古罗布泊,就逐步分解成了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罗布泊。而其中,罗布泊的湖面比较广阔,影响区域也非常广泛。

展开剩余91%

当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楼兰古国终于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并且在此繁衍生息。

到了青铜器时代,由于这里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楼兰的人口规模和发展趋势大幅度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甚至已经有了文明社会的萌芽和迹象。

不过,由于罗布泊地处亚洲的内陆地区,以至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无法抵达这里,降水量自然逐年减少,使得湖泊面积大幅缩减,而沙漠面积却在同一时间不断扩大。

大约在公元前180年左右,楼兰正式建国,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楼兰古国,形成了被后世屡屡提及的楼兰文明。

可惜,在存续了八百年左右的时间后,楼兰古国却突然的消失了,而且充满着神秘色彩。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也有所提及:

建于盐泽边上,有城郭。

其中,这里的“盐泽”就是指罗布泊;而这里的“城郭”就是指依附于罗布泊而建的楼兰古国。

二、丝绸之路

关于中国对外探索和交流的记录,在很早之前就开启了。不过,直到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他才安排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

19世纪末,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曾经这样提到:

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这是“丝绸之路”一词被第一次明确的提及,之后,这一命名才被全世界认同,包括中国的学术界和历史界,也开始广泛使用这一提法。

在西汉初年时,强大的匈奴长期威胁着大汉政权。而刚刚经过战乱才得以稳定的中原政权,显然还不如匈奴的敌手,在经过汉高祖刘邦的尝试后,很快就改变了进攻态势,推行对外和亲与对内休养的防御之策。

在经历了文帝和景帝的长期防御后,等到汉武帝登基,西汉的国力已经空前强大。于是,刘彻彻底扭转了之前的防守国策,开始积极对外扩张,甚至多次主动出兵匈奴。

伴随着一次次的军事行动,汉武帝发现取得的成果极其有限。为了对匈奴形成战略包围之势,汉武帝迫切希望能够联络匈奴背后的西域诸国。

为了达成这种战略构想,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的三十六国共同对抗匈奴。但是,当时的西域诸国仍未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对其俯首称臣,不敢响应汉武帝的主张。

不仅如此,楼兰古国因迫于匈奴的压力,经常劫掠西汉过境的使臣和商队。据《汉书·西域传》记载: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出于政治目的、军事目的还是经济目的,汉武帝在元封三年时派遣王恢率军击破了楼兰古国。

之后,西汉王朝逐渐又联合了车师、乌孙和大宛等国,共同出兵对付匈奴。受此影响,丝绸之路也越来越通畅。

到了东汉时,朝廷在楼兰又专门设立了西域长史一职,具体负责管理和协调丝绸之路上的各种贸易和冲突。

这些举措,都为楼兰古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得益于丝绸之路的繁荣,楼兰在西域地区可谓是盛极一时,成为最耀眼的西域明珠。在疆域内,不仅有繁茂的胡杨林,还有艳丽的楼兰美女,往来的各国商人,多彩的异域文化……。

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曾在《汉书》中这样记载:

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丝绸之路经由楼兰古国,向东可以抵达甘肃的敦煌一带,从而进入到中原政权的腹地;向西可以抵达中亚和西亚地区,最后到达欧洲各国;向南可以抵达若羌和且末等地区,最后进入到南亚地区;向北可以抵达焉耆和尉犁一带,进入到东欧和北欧地区。

三、楼兰灭亡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原本在西域诸国中人口和疆域都不算强大的楼兰古国逐渐崛起。在两汉政权的支持下,它先后吞并了周边的若羌、精绝和小宛等国,成为了当时的西域强国之一。

公元前77年,也就是汉昭帝元凤四年后,楼兰古国改名为鄯善国。据《水经注》记载,在东汉末期,由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改道,使得本就缺水的楼兰古国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驻守在敦煌的汉军,不仅主动出兵,甚至还联合了附近的其他西域国家,为楼兰古国进行注水和修渠,以缓解域内的水荒。

在400年时,著名高僧法显曾在西行取经的途中经过楼兰古国,据他在《佛国记》中的记载:

楼兰已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可见,那时的楼兰古国已经开始逐步衰落。而作为都城的楼兰古城,因为水源的供应问题,已最先被废弃。据《魏书·西域传》记载:

太平真君三年后,鄯善国逐渐南移。

此后,在中国的相关史料和记载中,楼兰古国的名称极少再被提及,几乎都以鄯善国而称呼。

448年,北魏太武帝派万度统兵西征,鄯善国王出城归降。从此以后,北魏政权开始对鄯善国行使全部的统辖权,不仅收取赋税,而且还推行了郡县制加强管理。

不过,北魏管辖的存续时间并不长。因为随着柔然军队的大举南侵,北魏只得进行战略收缩,被迫从西域撤军。

492年,随着高车(维吾尔族的先民)的崛起,对占领鄯善国的柔然军队发起了攻击。经过惨烈的相互厮杀,不仅使得鄯善国从此彻底消亡,就连原著民也流亡殆尽。

从此以后,地球上再无楼兰古国。

关于楼兰古国的消失,虽然离不开战争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致。

楼兰人过度开采开发,使得水土流失、河流改道、风沙肆虐和盐碱干燥等问题非常严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压倒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却是瘟疫的爆发和流行。

后世,在楼兰古城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据此推测,在楼兰古国灭亡前一定鼠患相当严重,以当时的技术和医学条件来讲,一旦出现大量鼠患,那疫情的爆发是必不可免的。

经考古的进一步发现和史料记载,在楼兰末期时蔓延一种“热窝子病”的鼠疫。而且,这种疫情的传染性极强,一旦被感染,都是整村整村的死亡,无一能够幸免的。

为了求生,楼兰人只得沿着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水源,就迁到哪里居住。这样,楼兰古国不仅灭亡了,连原属楼兰的人口也四处流散,逐渐与其他各族繁衍融合。

今天隶属于新疆吐鲁番东侧的鄯善县,虽然名字与古代鄯善国一样,而且地理上也比较接近,但却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四、寻访遗址

1878年,随着清朝末期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清朝彻底粉碎了英国和俄国企图分裂甚至吞并新疆的阴谋。

1884年,光绪皇帝在新疆设立行省,任命刘锦棠为首任的新疆巡抚。

1890年,刘锦棠开始绘制《敦煌县西北至罗布淖尔南境之图》,并在他的继任者魏光焘手中最终完成这项工作。在这幅官方地图中,第一次在罗布泊西侧标记出了楼兰古城。今天,这幅地图就藏于故宫档案馆之内。

1899年,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深入沙漠戈壁中考察和寻宝,途中遭遇了严重的沙尘暴。迫于无奈,考察团一行人只得找到一个藏身之处躲避起来。

在沙尘过后,瑞典人斯文·赫定竟然见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城郭遗址,包括有城墙、佛塔、宫殿、庙宇和农舍等建筑物,以及大量的木雕、钱币和绘画等文物,还发现了世界上著名的“楼兰纸”。

毫无疑问,这里曾是一个经济繁华和文明程度甚高的小型国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由于没有事前充分的准备,携带足够的食物和饮水,斯文·赫定等一行人员在进行完标记后,只得返回瑞典进行求助,准备来年继续探访这个极其神秘的古国遗址。

1901年,斯文·赫定再次带队来到这片古遗迹寻访,在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考古发掘工作后,才将上百件珍贵的文书和木简等物品悉数带走。

在返回欧洲后,这些文物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经过对文物的整理,发现了含有楼兰字样的记载和描述,遂以此认定该遗迹为楼兰古国的遗址,认定中国历史上的确存在过楼兰古国。

从此以后,楼兰古国在世界上声名鹊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斯文·赫定带回的文物有限,多以木简为主,在研究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1927年开始,瑞典人沃尔克·贝格曼深入中国的戈壁,继续探究楼兰古国的神秘。他在《考古探险手记》这样记述到:

这里的老鼠洞非常有趣,里面不仅有稻草,还有丝绸、绳子和碎木头。很明显,写过字的木简不必保存时,就将表面削掉再重新写字。而老鼠则把这些削下来的碎块拖回洞里,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从记录不难看出,楼兰古国不仅存在着高度的文字文明。而且,当时的确是鼠患非常的严重。

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还在楼兰古国的遗址最先发现了“小河公主”的女尸,在《考古探险手记》中这样记载到:

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

1979年,中国的考古学家王炳华和侯灿等人,在孔雀河古河道的北岸,发现了一处早期楼兰人的古墓。在这处遗址,一共挖掘出了四十二座墓葬,合称为“古墓沟墓地”。

经过对墓中头骨的进行研究,提取了古楼兰人与北欧人的外貌类型多有相似之处。而且,古楼兰人是迄今所知在欧亚大陆上,分布最靠近东方的欧洲人种,为研究世界人种的分布也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五、结语

关于楼兰古国的消失,说是神秘,其实也简单,不在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一)自然原因

楼兰古国在消亡的过程中,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曾经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竟然会成为今天的死亡之城,令人扼腕不止。

楼兰的消失,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对自然的过度索取。特别是,不科学的利用水资源和对树木绿洲的无休止开采。

为了避免第二个楼兰古国的悲剧重演,必须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虽不是导致楼兰古国消失的最主要原因,但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在海上贸易时代到来之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交流,只能通过漫长而曲折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国自建立起,因为地理位置而成为了战争的频发地带。

不论是匈奴或者西汉,还是后来的柔然、高车等政权,都先后对楼兰古国发动过战争。据《汉书·陈汤传》记载:

夫胡兵五面当汉兵,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

在古代战争中,少数民族虽然可以依靠自身游牧民族的天性和单兵作战能力,取得局部优势。但是,这种微弱的优势,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绝不会长久。

在汉武帝之前,虽然汉政权采取了长期守势,可一旦决心反转,立即就能开动庞大的战争机器来对抗貌似强大的匈奴等政权,很快完成武器、兵马和粮草的调动。

楼兰古国的消亡,应该引起后世的最大反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